为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促进先进材料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在天河区落地转化,在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支持下,5月23日,由广东博士创新发展促进会主办,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科技无界,云聚五山”2024年先进材料国际项目专场路演活动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成功举办。

活动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搭建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本场路演活动聚焦先进材料与精准医疗应用领域,邀请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马来西亚双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5项科技成果项目进行展示。路演嘉宾们围绕项目的关键技术、核心优势、研发团队、应用领域、成长预期等做了详细介绍。活动还精准邀请多家投资机构、科技企业等代表参与。
在互动交流环节,各科技企业代表、投融资机构代表踊跃提问,就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创新性、试验阶段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与路演嘉宾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积极互动。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作为非营利性综合国际交流平台,自启动运营以来,通过联合各类机构,举办了一系列项目路演和项目对接活动,为境内外优质项目在穗落地和发展搭建桥梁、提供助力。项目一 利用低成本先进纳米材料(MXene) 改善能源和水净化性能
该项目负责人Saidur Rahman教授目前是马来西亚双威大学纳米材料与能源技术研究中心(RCNMET)的杰出研究教授和负责人。他也是兰开斯特大学的全职教授。此前,他曾在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石油和矿产大学(KFUPM)可再生能源卓越研究中心担任讲座教授。在加入KFUPM之前,Saidur教授在马来亚大学工作了18年。2019年,他荣获双威大学副校长科研成就奖。Saidur教授发表了近550篇期刊论文,大部分发表在顶级高影响力期刊上。他在“纳米流体"研究相关主题上被Web of Science排名第一。Saidur教授的研究领域是新兴纳米材料(MXenes)及其在储能、传热、太阳能收集和环境修复方面的应用。先进纳米材料(MXene)是一种新兴的二维层状纳米材料,具有卓越的储能、电学、光学、热学、电化学、催化、光热转化、废水处理、耐腐蚀能力等独特性能。MXene由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制成,通过去除/蚀刻MAX相中的“A”层。近年来,MXene及其异质结构与其他纳米材料在能源和水净化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Saidur Rahman教授团队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利用双威大学纳米材料与能源技术研究中心(RCNMET)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合成了这种新材料。该项目负责人Ali Reza Kamali是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双百特聘教授,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中心(E2MC)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剑桥先进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曾任职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高级研究员。2019年9月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合作建立东北大学-伯恩茅斯大学(NEU-BU)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资助,第一批资助期(2021-2023)内每年可自主选派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和2名联合培养硕士生前往英国学习交流。他还担任多家先进材料公司的董事、首席科学家或顾问。发表科学论文150余篇,专利50余项,获得花刺子米国际奖、国家专家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奖、沈阳玫瑰奖等多项奖项。硅纳米结构由于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阳极的应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需要解决与长时间循环、能量密度和成本相关的挑战。Ali Reza Kamali教授概述了克服这些挑战的一些策略:(a)通过结合高质量的石墨烯纳米片,通过低成本和可扩展的熔盐方法生产,普通的硅纳米颗粒可以被包裹在具有可控化学成分的石墨烯层中。石墨烯封装的硅纳米颗粒表现出稳定的电化学锂化/去锂化性能,即使经过多次锂插入和提取循环,其能量密度也显著提高,优于裸硅纳米颗粒;(b)高效粘结剂可以通过形成紧凑的结构来降低电荷转移阻抗,从而提高硅纳米颗粒的锂离子存储性能。

项目三 高密度芯片技术单分子定量,实现高灵敏度诊断和精准医疗
该项目是一家新加坡创新型公司企业,也是亚洲首家开发芯片式单分子数字PCR的公司。公司首创采用高密度芯片来实现单分子定量检测,该技术首个应用是来做核酸定量,也称数字化PCR。采用高密度芯片来做单核酸定量能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从而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医疗。
该项目依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一家致力于显微镜研发、制造及技术转移的高科技企业,于2024年3月成立。公司创始人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具有二十多年基础研究及产业转化经验的陈南光教授。陈南光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光学成像研究领域,拥有5项国际发明专利。公司围绕国家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诊断上的成像需求,在共聚焦和光片成像技术的基础上,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研究院所提供了更强的成像解决方案,解决了客户对高帧率成像速度、高分辨率和大尺度成像深度的需求。

项目五 朝杨具身智能实验室
该项目由世界排名前十的名校AI领域教授主导,技术负责人毕业于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专攻交互科技。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整合医疗大数据,消除信息孤岛,通过全面自动化提升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及质量。其关键技术与应用:1. 实验检测全周期智能化设备集群的建立,以实现远程监控、物流优化、减少人工干预,并保障生物安全;2. 利用智能云平台接入现有信息系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支持跨模态多源医学数据的统一表征和分析;3. 开发新的AI学习算法,通过具身智能实验室自主学习检验大数据和患者信息,综合分析并输出辅助诊疗、疾病风险及预后报告,从而显著提高医学诊断的质效和临床决策的响应速度。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医疗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的未来迈进,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