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News  &  Events

“科技赋能产业 创新引领未来”生物医药项目专场路演活动成功举办

2025-08-26 16:45:00

为推动境内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在穗落地和发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8月19日下午,由广东医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联合主办,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国合中心”)、中大创投协办,并得到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产业促进会大力支持的“科技赋能产业 创新引领未来”生物医药项目专场路演暨广东医谷开放日活动在广州银行大厦7楼成功举办。



活动为优秀创新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对接平台,活动汇聚6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优秀企业进行现场路演,吸引了省创投协会、广州金控、广东股交基金、天河基金、丹麓资本、阳和投资、东纳投资、中天汇富、三美投资、科海创投、凤翔基金、广东华骏基金、远翼投资、越秀集团、广发证券、君威证券、银证大通、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超40家产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参与,推动企业与资本的高效对接,积极为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创业中心项目经理 李嘉丰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知识转移办公室创业中心项目经理李嘉丰首先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知识转移办公室的基本情况。他指出,该校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致力于以“产、学、研、用、投”的创新知识转移理念为指引,将传统的R&D(研发)模式拓展至R&BD(研发与商业拓展)模式,构建融合尖端教育、研究和知识转移的生态系统。学校知识转移办公室(OKT)由协理副校长管理,下设创业中心(EC),旨在为校园创业项目提供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打造围绕校园的创业生态圈,实现社会和产业价值。


随后,6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从行业背景、市场规模、技术优势、应用场景、融资需求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精彩展示。在场的投融资机构代表纷纷就科研团队构成、项目的技术壁垒、知识产权情况、现有客户构成以及公司营收规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提问,并从投资方的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议,现场互动交流热烈。


 

 

▲ 投资机构代表提问交流


未来,广州国合中心将继续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产业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专业投融资机构、境内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及企业,组织常态化的项目路演及对接活动,挖掘和扶持境内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在穗落地和发展。


项目一:多场景冷冻干燥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 爱拓斯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福营


该公司围绕冷冻干燥系统“通用型+专业型”的双轨战略,致力于构建覆盖实验室型、制药中试型、大规模生产型及专业型全系列冻干设备的国产化研发与产业化体系。通用型产品服务于科研、生物制药、IVD等标准化应用场景;专业型产品则聚焦于公安司法(如物证冻干)、微球制备、土壤与食品快速干燥等复杂应用,具备针对性强、工艺定制程度深的特点。核心技术涵盖复叠变频系统、模块化设计、斯特林制冷传导技术、专业工业定制与人工智能控制等,并已全面实现技术本地化,能够提供本地化的定制、生产与服务体系。目前,公司已形成稳定的量产能力,并在公安、科研机构、高校及医药行业成功交付并验证了多个型号产品,展现出良好的技术成熟度与坚实的市场基础。


项目亮点:

1.通用+专业双系列产品架构:既能服务常规冻干需求,也能切入高壁垒、低竞争的专业细分场景;

2.技术国产化程度高:制冷、真空、控温与控制系统全线自主研发,实现底层系统全面本地化;

3.工程化能力强,已有市场验证:多型号设备已应用于公安、法检所、疾控、药企与科研单位,具备交付能力。


项目二:促无疤痕愈合的生物惰性材料人工皮


▲ 广州渊博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融资总监 罗方霖


该公司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平教授领衔,袁世杰博士、陈兴威博士联合创立,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赛道。公司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纳米膜为核心平台材料,成功研发无疤痕愈合人工皮,实现术后无疤痕修复的突破性进展--从根源抑制疤痕形成,填补全球无疤痕修复领域技术空白,构建起覆盖 “急性-慢性”“医美-医疗”“生活-战创”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同步推进 “预防-治疗-康复” 全链条产品的临床转化与市场布局。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医用纳米膜材料技术,目标建成覆盖全适应症、全周期的医用材料生态体系。


项目亮点:

1.技术壁垒显著:拥有两项纳米膜材料应用核心专利,成功开发全球首款生物惰性材料伤口敷料,攻克医学新鲜创口无疤痕愈合的世界性难题,技术独占性突出。

2.市场前景广阔:精准切入临床未被满足的术后疤痕修复痛点,直接服务市场容量庞大且竞争格局宽松,商业化路径清晰 —— 通过临床学术推广建立院线权威影响力,依托第三方医疗器械渠道快速实现市场转化。

3.产品延展性强劲:核心技术可横向拓展至慢性创口护理、老年伤口修复、糖尿病足创口修复等细分领域,与人口老龄化趋势高度契合,长期市场潜力可观。


项目三:精准肿瘤学的AI管家


▲ 广州一术数据智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曹琛


该公司由香港科技大学陈雷教授创立,其核心团队源自港科大全球排名前十的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公司以“With AI, we stay ahead of diseases”为愿景,依托原创性技术突破——包括自动标注引擎、可解释AI架构及多模态知识智能体,实现医疗数据利用率与知识库构建效率双超业界70%的标杆,致力于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普适性临床生产力。一术推动跨地域、跨层级的医疗智慧化协同,让三甲医院的精准医疗能力赋能基层诊疗场景。


项目亮点:

1.顶级学术背书:由港科大陈雷教授亲自创立,核心团队源自全球前十的医疗AI实验室,具备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输出能力。

2.技术壁垒显著:独创自动标注引擎+可解释AI架构+多模态知识智能体,数据利用率与知识库构建效率均领先业界70%,形成难以复制的先发优势。

3.商业化落地清晰:科研成果已转化为可规模化的临床生产力,直击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协同痛点,市场空间广阔且政策红利明确。

4.社会价值与商业回报双赢:通过跨地域、跨层级智慧医疗协同,既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强民生属性),又开辟可持续的C端/H端付费模式,兼顾ESG与盈利模式。 


项目四:新一代AI多模态口腔数字化解决方案


▲ 广州市元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姜蓝督


该公司是一家以构建AI数智化口腔医疗健康服务为使命,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口腔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汇聚了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名校博士以及国内顶尖的医疗专家团队,组成核心AI 研发团队,专注打造口腔 AI 基础模型智能体,提供深度场景化AI能力,以“软件服务+医疗赋能”双轮驱动,助每一个口腔医生建设独属“AI专家”,为行业提供了一系列搭载先进AI算法的产品和服务。


项目亮点:

1.基于多模态AI决策模型的TMJ ADD智能诊断及风险评估系统;

2.AI驱动的儿童错颌畸形生长预测系统;

3.invismart AI 隐形正畸设计系统;

4.invisamrt AI 口腔健康报告。


项目五:生物光学显微成像和微纳操控系统


▲ 广州市凯佳光学科技有限公CEO&联合创始人 娄凯


该公司由香港科技大学温维佳教授与校友娄凯博士联合创立,专注研发高端智能光学显微成像、光学微纳操控、多光谱激发光源和弱光检测等设备,应用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医疗等领域。公司建立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研发团队,集聚了一批海归博士、国内985/211院校本硕博科技人才、行业资深工程师等。目前,公司已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著等授权20项,企业推出的全自动多光谱显微成像、多模态活体显微成像系统、全息光镊和近红外二区显微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CE认证,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实现年营收快速成长。


项目亮点:

1.智能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和微纳操控核心技术构建技术壁垒,显微成像光谱覆盖可见光到近红外全波段成像,创新应用于深层活体成像以及针对阿尔兹海默症等活体检测应用中。微纳操控创新性使用全息光学算法,可有效构筑三维空间操控和快速实时力学测量,智能算法可提供于非光学专业人员检测结果;

2.公司现有研发项目更注重交叉学科技术需求以及工业市场应用,逆向开展新研发项目和技术升级;

3.交叉学科团队建设,以服务于生物、医疗、软物质材料和半导体等领域客户,满足客户终端技术需求,锁定有效长期的客户群体;

4.推动产学研融合,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及机构建立深度联合研发交叉学科新技术,未来将推动更多交叉学科技术产品落地。同时与Teledyne、Nikon、Chroma等公司开展ODM、OEM等业务合作,在技术联合研发和市场开拓领域深度合作,覆盖更多细分市场。


项目六: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


▲ 陕西康荣信智慧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文扬


该公司是基于超广角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实现对眼底的大范围、高清晰度成像。通过突破多镜联动高速同步扫描、高速动态共聚焦、自适应光学实时像差校正等关键技术,以及研究激光发射器、激光信号采集器等硬件核心技术,开发一种具有超广角成像、高分辨率、快速成像、免散瞳等特点的眼底检查设备,提供更快速、更详细、更准确的眼底图像,从而帮助眼科医生更好地诊断和监测眼部疾病。


项目亮点:

1.提高诊断准确性:超广角成像和超高分辨率图像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眼底信息;

2.提升患者体验:免散瞳、快速及多通道成像功能能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不适感;

3.多模态成像:可扩展FFA+ICG+(OCT+AI),附加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