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短波】
12月26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重大项目签约和动工仪式暨首届白云湖国际数字经济论坛、广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启动仪式隆重举行。中关村信息谷、北大科技园、浪潮云等74宗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
2020年,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为全国首个交易额破万亿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辐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各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全年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654534宗,同比增长65.64%;交易金额12207.82亿元,位居全国同类交易平台首位,同比增长38.98%;实现资金节约161.11亿元,溢价或增值192.82亿元。
近年来,越秀区建设具有越秀特色的“1+1+N”楼宇经济命运共同体,楼宇经济发展迈入5.0阶段,有效支撑全区经济密度、服务密度位居广东省各城区第一、全国第二,获评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辖内现有重点商务楼宇380栋,建筑面积1032.35万平方米。
12月26日,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公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报告指出,广州的创新能力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二,比去年进步一位。
【国际资讯】
2020年12月27日,特朗普受到两党国会议员的压力,要求其停止阻挠国会上周所批准的议案。特朗普要求国会修改议案,把给美国民众的直接补助支票金额从每人600美元增加到2,000美元。
2020年12月30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021年1月4日,伊朗政府表示,该国已经在一处地下核设施恢复将浓缩铀丰度提高至20%的行动。此举打破了伊朗于2015年与主要大国达成的核协议,并且可能使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重返该协议的努力变得棘手。伊朗坚称,如果美国取消制裁,它可以迅速逆转违反协议的行为。
2021年1月5日,世界银行表示,全球经济在2020年萎缩4.3%之后,2021年料将扩张4%。但该机构同时警告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以及疫苗分发延迟,也可能让今年的复苏幅度只有1.6%。世行这份半年度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活动下滑程度略小于之前预估,但复苏力度也更弱,仍然要面对大量下行风险。
【营商政策】
《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
近日,广州市政府、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规划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承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交通中心及支撑国际化滨海新城的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区”总目标,强化南沙与广州主城区、湾区东西两岸城市一体化衔接,形成铁路、航运、航空、公路“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湾区“半小时交通圈”。规划重点布局了面向2035年的南沙交通设施项目。
《广州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日前,广州正式印发《广州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旨在以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为着力点,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参与服务经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造服务贸易发展高地,推进贸易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方案》重点围绕全面探索完善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便利化水平等8个方面提出了121项拟推进实施的具体任务措施。
【对外交流】
广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蓝皮书发布
12月29日下午,“RCEP与广州发展圆桌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广州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目前,广州城市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成功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主席城市,连任世界城地组织世界理事会和执行局城市。国际友好伙伴关系拓展成效凸显,2016年以来广州新增驻穗总领馆、国际友城13家和26个,总数分别达到66家和87个。下一步将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双向投资、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对标世行评估指标,打造营商环境广州样本,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2.0、3.0改革。《报告》提出,广州坚持以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为发展定位,领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争当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
【科技创新】
广州北大科技园正式开园运营
12月27日,2020北大校友科创高峰论坛暨北大科技园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布会在白云区举行。会上,广州北大科技园数字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广州青创中心、广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校友创新创业基地揭牌成立,标志着广州北大科技园“一中心”(数字创新中心)正式扎根白云新城,广州北大科技园项目正式开园运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弓鸿午,白云区领导赵军明、苏小澎、潘志军、吴扬,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等出席活动。
去年12月26日,区政府与北大科技园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广州北大科技园项目,将建设“一中心一基地”(数字创新中心、数字科技智慧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北京大学产学研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基地、北大科技园及北大校友会的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基地。
“天河基地”打通“11步”科技金融产业闭环
12月29日,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下称“天河基地”)成功举办首届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论坛。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与天河区人民政府在原天河科贸园共建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该基地由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广东省农科院六家单位发起,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提供“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场地”的“五个找”服务,打造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和人力资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枢纽,打造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的平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州经验”和“天河模式”,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在粤港澳大湾区转化、产业化。
黄埔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联合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0》。报告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其中,黄埔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95.49分,居全市首位。自2018年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正式发布以来,黄埔区是首个且唯一一个创新指数综合得分突破90分的行政区,得分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报告显示,黄埔区在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四大方面均较上年明显提高,十大指标中八大指标的综合得分居全市各区首位。近年来,黄埔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生态日益完善。
【经济贸易】
“云直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讲
2020年12月30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过直播的方式,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讲及政企互动活动,全方位解读了特种作业操作证改革政策措施。活动旨在采取多种方式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打通宣讲政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本次活动共3197人次在线收视收听,互动交流203个问题。除此之外,2021年1月5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还组织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5家中介机构开展了座谈会,通过解读相关政策法规,研究解决企业在申报许可过程中遇见的疑难问题的方式,提升了申请许可效率,加快了准营节奏。
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近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听取我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2021年工作。省委书记、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希主持会议,省长、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马兴瑞出席会议,省领导林克庆、李春生、王曦、张新,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文化旅游】
广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七届理事会2020年会议召开
2020年12月28日,广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七届理事会2020年会议在广州市召开。市友协会长、市外办主任刘保春,市友协、市外办相关处室负责人和市友协理事会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友协2020年工作报告和修订章程,并表决同意增选广州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等四家单位成为团体会员,增选广州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张世龙等四位理事。基金会在会上围绕“基金会如何发挥平台作用,推动疫情下的国际合作”作了主题发言,并表示期待广州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外办的指导与支持下,在友协这个集聚各方智慧和资源的大平台上,发挥民间交往的先锋力量,为广州对外交往中心建设锦上添花。
《以漆为媒·西关故事》——张温帙当代艺术作品展
12月30日上午,以《大漆为媒·西关故事》为主题的张温帙当代艺术作品展在广州市黄埔区青少年宫开幕,展示了广东女艺术家张温帙的79件漆艺作品,这也是继与著名西班牙陶瓷艺术品牌LLADRO合力主办的“当瓷成为艺术”陶瓷雕像艺术展后,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第二个“以艺术为媒”系列主题展览。来自海内外艺术界、收藏界、教育界的几十位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3月15日。
此次展出的《西关故事》系列作品采用了大漆螺钿镶嵌工艺设计制作,融合了中国传统螺钿镶嵌工艺与韩国高丽时代的螺钿镶嵌工艺,从巴洛克风格各种获得灵感与激情,吸收运动与变化的巴洛克艺术灵魂,从洛可可艺术中提取优秀的文化符号,如使用曲线设计,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细腻温柔,纷繁琐细的设计手法,追求华美闲适,豪华富丽,光泽闪烁,绚丽多彩,雍容繁缛的极致的艺术风格。